认知学徒制
原文: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ymatuschak.org)
这个概念在 80 年代末由 Allan Collins、John Seely Brown 和 Susan Newman 提出的。他们受到情境学习的启发,提议将学徒制的技巧应用到认知领域(如数学、阅读、写作),来解决迁移学习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中的默会知识。
他们提出了三个核心要素:
-
示范(观察大师执行某个目标任务,理想情况下是在外化他们的思考过程时)
-
认知脚手架(学生尝试执行任务,逐渐撤掉多余的帮助)
-
辅导(随着学生逐渐独立,大师会观察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在诸如数学之类的认知领域,很多「行动」都发生在内部。这与传统的学徒制领域,如裁缝或制鞋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明确地分析流程、进行反思讨论等——这些做法也体现了《反思型从业者》 - Donald Schön中的观点。
与 Lave 和 Wenger 提出的情境学习不同,这些作者认为学徒制应该在教育环境中进行,而不是真实的实践共同体中。事实上,为了促进迁移学习,他们建议我们应该有意地将知识抽象并脱离具体情境,这样更容易将其应用到不同的环境中。
这些论文中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概念,那就是「抽象回放」。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制作抽象回放,用来进行有趣的比较讨论。这是试图(人为?)示范并创建一个专家实践微型文化的一部分。
{抽象回放}:{回顾行动,旨在聚焦关键的决策或行为}
在实际应用中,我并不太相信大多数以认知学徒制为灵感的教学设计案例。不过,Schoenfeld 在 1983 年和 1985 年的研究是个例外,他有意地模拟解决一些他本人也不确定如何解决的难题,并示范了一些好的数学问题解决思路(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帮助)。
这个术语到了 90 年代末基本上已经从学术文献中消失了,不过我发现很多相关的思想被融入到了美国数学教师协会的数学讨论实践中。原本作者们想把这些理念应用到智能辅导系统里,但这看起来难度很大。
抛锚式教学是一个与之相关的同期概念。它与情境学习中的社会学理念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将教师定位为引导者而非示范者。
问题
- 到底是什么失败了?为什么教学设计师现在几乎不提这个了?
问:认知学徒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是什么?
答:示范、脚手架、辅导
参考文献
Collins, A., Brown, J. S., & Newman, S. E. (1987).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Collins, A., Brown, J. S., & Holum, A. (1991).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Making thinking visible. American Educator, 15(3), 6–11. http://www.psy.lmu.de/isls-naples/intro/all-webinars/collins/cognitive-apprenticeship.pdf
Kirschner, P. A., & Hendrick, C. (2020).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Revisited. American Educator, 44(3), 37. https://eric.ed.gov/?id=EJ1272730